邱祖乘马车西行 繁體 | English | 联络我们 | 加入最爱 | 回到首页
搜寻:


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下

门人真常子李志常述

宣差李公东迈,以诗寄东方道众云:

当时发轫海边城,海上干戈尚未平。
道德欲兴千里外,风尘不惮九夷行。
初从西北登高领即野狐岭,渐转东南指上京陆局河东畔,东南望上京也
迤逦直西南下去西南四千里到兀里朵,又西南二千里到阴山,阴山之外不知名阴山西南一重大山,一重小水,数千里到邪米思干大城,师馆于故宫

师既还馆,馆据北崖,俯清溪十余丈。溪水自雪山来,甚寒。仲夏炎热,就北轩风臥,夜则寝屋颠之台。六月极暑,浴池中。师之在绝域,自适如此。河中壤地宜百谷,唯无荞麦大豆。四月中麦熟,土俗收之,乱堆于地,遇用即碾,六月始毕。太师府提控李公献瓜田五亩,味极甘香,中国所无,间有大如斗者。六月间,二太子回。刘仲禄乞瓜献之,十枚可重一担。果菜甚赡,所欠者芋栗耳。茄实若粗指而色紫黑,男女皆编发,男冠则或如远山,帽饰以杂䌽,刺以云物,络之以缨。自酋长以下,在位者冠之。庶人则以白么斯布属,六尺许,盘于其首。酋豪之妇缠头以罗,或皂或紫,或绣花卉织物象,长可五六尺。发皆垂,有袋之以绵者,或素或杂色,或以布帛为之者。不梳髻,以布帛蒙之,若比丘尼状,庶人妇女之首饰也。衣则或用白么,缝如注袋,窄上宽下,缀以袖,谓之衬衣,男女通用。车舟农器制度,颇异中原。国人皆以鍮石铜为器皿,间以磁,有若中原定磁者。酒器则纯用琉璃,兵器则以镔。巿用金钱,无轮孔,两面凿回纥字。其人物多魁梧有膂力,能负戴重物,不以担。妇人出嫁,夫贫则再嫁。远行踰三月,则亦听他适,异者或有须髯。国中有称大石马者,识其国字,专掌簿籍。遇季冬,设斋一月。比暮,其长自刲羊为食,与席者同享,自夜及旦。余月则设六斋。又于危舍上,跳出大木如飞簷,长阔丈余,上搆虚亭,四垂缨络。每朝夕,其长登之,礼西方,谓之告天。不奉佛,不奉道,大呼吟于其上。丁男女闻之,皆趍拜其下。举国皆然,不尔则弃巿。衣与国人同。其首则盘以细么斯,长三丈二尺,骨以竹。师异其俗,作诗以记其实云:

回纥丘墟万里疆,河中城大最为强。
满城铜器如金器,一巿戎装似道装。
剪镞黄金为货赂,裁缝白㲲作衣裳。

当暑雪山甚寒,煙云惨淡。师乃作绝句云:

东山日夜气蒙鸿,晓色弥天万丈红。
明月夜来飞出海,金光射透碧霄空。

师在馆,宾客甚少,以经书遊戏。复有绝句云:

北出阴山万里余,西过大石半年居。
遐荒鄙俗难论道,静室幽巖且看书。

七月,载生魄,遣阿里鲜奉表诣行宫,禀论道日期。八月七日得上所批答,八日即行。太师相送数十里,师乃曰:回纥城东新叛者二千户,夜夜火光照城,人心不安,太师可回安抚。太师曰:在路万一有不虞奈何。师曰:岂关太师事。乃回。十有二日,过碣石城。十有三日,得护送步卒千人,甲骑三百。入大山中行,即铁门外别路也。涉红水涧,有峻峰高数里。谷东南行,山根有盐泉流出,见日即为白盐。因收二斗,随行日用。又东南上分水岭,西望高涧若冰,乃盐耳。山上有红盐如石,亲尝见之。东方唯下地生盐,此方山间亦出盐。回纥多饼食,且嗜盐,渴则饮水。冬寒,贫者尚负缾售之。十有四日,至铁门西南之麓。将出山,其山门崄峻,左崖崩下,涧水伏流一里许。中秋抵河上,其势若黄河,流西北。乘舟以济,宿其南岸。西有山寨,名团八剌,山势险固。三太子之医官郑公途中相见,以诗赠云:

自古中秋月最明,凉风届候夜弥清。
一天气象沉银汉,四海鱼龙耀水精。
吴越楼台歌吹满,燕秦部曲酒肴盈。
我之帝所临河上,欲罢干戈致太平。

泝河东南行三十里,乃无水,即夜行。过班里城,甚大。其众新叛,去尚闻犬吠。黎明饭毕,东行数十里。有水北流,马仅能渡,东岸憩宿。二十二日,田镇海来迎。及行宫,上遣复镇海问曰:便欲见邪,且少憩邪。师曰:入见是望。且道人从来见帝,无跪拜礼,入帐折身叉手而已。既见,赐湩酪,竟乃辞。上因问:所居城内,支供足乎。师对:从来蒙古回纥,太师支给。迩者食用稍难,太师独办。翌日,又遣近侍官合住传旨曰:真人每日来就食可乎。师曰:山野修道之人,唯好静处。上令从便。二十七日,车驾北回。在路屡赐蒲萄酒、瓜、茶食。九月朔,渡航桥而北。师奏:话期将至,可召太师阿海。其月望,上设幄斋庄,退侍女左右,灯烛炜煌,唯阇利必镇海、宣差仲禄侍于外。师与太师阿海、阿里鲜入帐坐,奏曰:仲禄万里周旋,镇海数千里远送,亦可入帐预闻道话。于是召二人入。师有所说,即令太师阿海以蒙古语译奏,颇惬圣怀。十有九日清夜,再召师论道,上大悦。二十有三日,又宣师入幄,礼如初。上温颜以听,令左右录之,乃志以汉字,意示不忘。谓左右曰:神仙三说养生之道,我甚入心,使勿泄于外。自尔扈从而东,时敷奏道化。又数日至邪米思干大城西南三十里,十月朔,奏告先还旧居,从之。上驻跸于城之东二十里,是月六日,暨太师阿海入见。上曰:左右不去如何。师曰:不妨。遂令太师阿海奏曰:山野学道有年矣,常乐静处行坐。御帐前军马杂遝,精神不爽。自此或在先,或在后,任意而行,山野受赐多矣。上从之,既出,帝使人追问曰:要秃鹿马否。师曰:无用。于时微雨始作,青草复生。仲冬过半,则雨雪渐多,地脉方透。自师之至斯城也,有余粮则惠饥民。又时时设粥,活者甚众。二十有六日,即行。十二月二十三日,雪寒,在路牛马多冻死者。又三日,东过霍阐没辇,大河也。至行在,闻其航桥中夜断散,盖二十八日也。帝问以震雷事,对曰:山野闻国人夏不浴于河,不浣衣,不造毡。野有菌,则禁其采者,畏天威也,此非奉天之道也。常闻三千之罪,莫大于不孝者,天故以是警之。今闻国俗多不孝父母,帝乘威德,可戒其众。上悦曰:神仙是言,正合朕心。敕左右纪以回纥字。师请遍谕国人,上从之。又集太子诸王大臣曰:汉人尊重神仙,犹汝等敬天,我今愈信,真天人也。乃以师前后奏对语谕之,且云:天俾神仙为朕言此,汝辈各铭诸心。师辞退。逮正旦,将帅医卜等官贺师。十有一日,马首遂东,西望邪米思干千余里,驻大果园中。十有九日,父师诞日,众官炷香为寿。二十八日,太师府提控李公别去,师谓曰:再相见也无。李公曰:三月相见。师曰:汝不知天理,二三月决东归矣。二十一日,东迁一程,至一大川。东北去赛蓝约三程,水草丰茂,可饱牛马,因盘恒焉。二月上七日,师入见奏曰:山野离海上,约三年回。今兹三年,复得归山固所愿也。上曰:朕已东矣,同途可乎。对曰:得先行便。来时,汉人问山野以还期,尝答云三岁。今上所谘访,敷奏讫,因复固辞。上曰:少俟三五日,太子来,前来道话,所有未解者,朕悟即行。八日,上猎东山下,射一大豕马踣失驭,豕傍立不敢前。左右进马,遂罢猎还行宫。师闻之,入谏曰:天道好生。今圣寿已高,宜少出猎。坠马,天戒也。豕不敢前,天护之也。上曰:朕已深省,神仙劝我良是。我蒙古人骑射,少所习,未能遽已,虽然神仙之言在衷焉。上顾谓吉息利荅剌汗曰:但神仙劝我语,以后都依也。自后两月不出猎。二十有四日,再辞朝。上曰:神仙将去,当与何物,朕将思之,更少待几日。师知不可遽辞,徊翔以待。三月七日,又辞。上赐牛马等物,师皆不受,曰:秪得驲骑足矣。上问通事阿里鲜曰:汉地神仙弟子多少。对曰:甚众。神仙来时,德兴府龙阳观中,常见官司催督差发。上谓曰:应干门下人,悉令蠲免。仍赐圣旨文字一通,且用御宝。因命阿里鲜河西也为宣差,以蒙古带、喝剌八海副之,护师东还。十日,辞朝行。自荅剌汗已下,皆携蒲萄酒珍果,相送数十里。临别,众皆挥涕。三日,至赛蓝大城之东南。山有蛇两头,长二尺许,土人往往见之。望日,门人出郊,致奠于虚静先生赵公之墓。众议欲负其骨归,师曰:四大假躯,终为弃物。一灵真性,自在无拘。众议乃息,师明日遂行。二十有三日,宣差阿狗追饯师于吹没辇之南岸。又十日,至阿里马城西百余里,济大河四月五日,至阿里马城之东园。二太子之太匠张公固请曰:弟子所居,营三坛,四百余人晨参暮礼,未尝懈怠。且预接数日,伏愿仙慈渡河,俾坛众得以请教,幸甚。师辞曰:南方因缘已近,不能迁路以行。复坚请,师曰:若无佗事,即当往焉。翌日,师所乘马突东北去,从者不能挽。于是张公等悲泣而言曰:我辈无缘,天不许其行矣。晚,抵阴山前宿。又明日,复度四十八桥。缘溪上五十里,至天池海。东北过阴山后,行二日,方接元历金山南大河驿路。复经金山东南,北并山行。四月二十八日,大雨雪。翌日,满山皆白。又东北,并山行三日,至阿不罕山前。门人宋道安辈九人,同长春玉华会众、宣差郭德全辈远迎。入栖霞观,归依者日众。师下车时,雨再降,人相贺曰:从来此地经夏少雨,纵有雷雨,多于南北两山之间。今日霑足,皆我师道廕所致也。居人常岁疏河灌田圃。至八月,禾麦始熟,终不及天雨。秋成则地鼠为害,鼠多白者。此地寒多,物晚结实。五月,河岸土深尺余,其下坚冰亦尺许。斋后,日使人取之。南望高岭积雪,盛暑不消。多有异事,少西海子傍,有风塚,其上土白垩多,粉裂其上,二三月中,即风起南山,巖穴先鸣,盖先驱也。风自塚间出,初旋动如羊角者百千数。少焉合为一风,飞沙走石,发屋拔木,势震百川,息于巽隅。又东南涧后,有水磨三四,至平地,则水渐微而绝。山出石炭。又东有二泉,三冬暴涨如江湖,复潜行地中,俄而突出,鱼虾随之,或漂没居民,仲春渐消,地乃陷。西北千余里,俭俭州出良铁,多青鼠,亦收禾麦。汉匠千百人居之,织绫罗锦绮。道院西南望金山,其山多雨雹。五六月间,或有大雪,深丈余。此地间有沙陀,出肉苁蓉,国人呼曰唆眼。水,曰兀速。草,曰爱不速。深入山阴,松皆十丈许。会众白师曰:此地深蕃,太古以来,不闻正教,唯山精鬼魅惑人,自师立观,叠设醮筵,旦望作会,人多以杀生为戒,若非道化,何以得然。先是壬午年,道众为不善,人妒害,众不安。宋公道安昼寝方丈,忽于天窗中见虚静先生赵公曰:有书至。道安问:从何来。曰:天上来。受而视之,止见太清二字,忽隐去。翌日,师有书至,魔事渐消。又毉者罗生横生非毁,一日堕马观前,折其胫,即自悔曰:我之过也。对道众服罪。师东行,书教语一篇示众云:

万里乘官马,三年别故人。
干戈犹未息,道德偶然陈。
论气当秋夜对上论养生事,故云,还乡及暮春。
思归无限众,不得下情伸。

阿里鲜等白师曰:南路饶沙石,鲜水草。使客甚繁,马甚苦,恐留滞。师曰:分三班以进,吾徒无患矣。五月七日,令宋道安、夏志诚、宋德方、孟志温、何志坚、潘德冲六人先行。十有四日,师挈尹志平、王志明、于志可、鞠志圆、杨志静、綦志清六人次之。饯行者夹谷妃、郭宣差、李万户等数十人,送二十里,皆下马再拜泣别,师策马亟进。十有八日,张志素、孙志坚、郑志脩、张志远、李志常五人又次之。师东行十六日,过大山。山上有雪,甚寒,易骑于拂庐。十七日,师不食,但时时饮汤。东南过大沙场,有草木,其间多蚊虻。夜宿河东。又数日,师或乘车。尹志平辈谘师曰:奚疾。师曰:余疾非医可测,圣贤琢磨故也。卒未能愈,汝辈勿虑。众愀然不释。是夕,尹志平梦人曰:师之疾,公辈勿忧,至汉地当自愈。行又经沙路三百余里,水草绝少,马夜进不息,再宿乃出。地临夏人之北倕,庐帐渐广。马易得,后行者乃及师。六月二十一日,宿渔阳关,师尚未食。明日,度关而东。五十余里丰州,元帅以下来迎。宣差俞公请泊其家,奉以汤饼。是日辄饱食,继而设斋,饮食乃如故。道众相谓曰:清和前日之梦,验不虚矣。时已季夏,北轩凉风入坐。俞公以茧纸求书,师书之云:

身閒无俗念,鸟宿至鸡鸣。
一眼不能睡,寸心何所萦。
云收溪月白,炁爽谷神清。
不是朝昏坐,行功扭捏成。

七月朔,复起。三日至下水,元帅夹谷公出郭来迎,馆于所居。来瞻礼者无虑千人,元帅日益敬。有鸡鴈三七,夕日,师遊郭外,放之海子中,少焉翔戏于风涛之间,容与自得。师赋诗曰:

养尔存心欲荐庖,逢吾念善不为肴。
扁舟送在鲸波里,会待三秋长六梢。

又云:

两两三三好弟兄,秋来羽翼未能成。
放归碧海深沈处,浩荡波澜快野情。

翌日乃行。是月九日,至云中。宣差总管阿不合与道众出京以步辇迎归于第,楼居二十余日,总管以下,晨参暮礼。云中士大夫日来请教,以诗赠之云:

得旨还乡早,乘春造物多。
三阳初变化,一气自冲和。
驿马程程送,云山处处罗。
京城一万里,重到即如何。

十有三日,宣差阿里鲜欲往山东招谕恳求与门弟子尹志平行。师曰:天意未许,虽往何益。阿里鲜再拜曰:若国王临以大军,生灵必遭杀戮,愿父师一言垂慈。师良久曰:虽救之不得,犹愈于坐视其死也。乃令清和同往,即付招谕书二副。又闻宣德以南诸方道众来参者多,恐随庵困于接待,令尹公约束,付亲笔云:长行万里,一去三年。多少道人,纵横无赖者。尹公到日,一面施行,勿使教门有妨道化。众生福薄,容易转流。上山即难,下坡省力耳。宣德元帅移剌公遣专使持书至云中,以取乘马奉师。八月初,东迈杨河,历白登、天城、怀安,渡溃河。凡十有二日,至宣德。元帅具威仪出郭西远迎。师入,居州之朝元观,道友敬奉。遂书四十字云:

万里遊生界,三年别故乡。
回头身已老,过眼梦何长。
浩浩天空阔,纷纷事杳茫。
江南及塞北,从古至今常。

道众且云:去冬有见虚静先生赵公牵马自门入者,众为之出迎,忽不见。又德兴安定亦有人见之。河朔州府王官将帅及一切士庶,争以书疏来请,若辐辏然,止回答数字而已。有云:

王室未宁,道门先畅。
开度有缘,恢弘无量。
群方帅首,志心归向。
恨不化身,分酬众望。

十月朔,作醮于龙门川。望日,醮于本州朝元观。十一月望,宋德方等以向日过野狐岭见白骨所发愿心,乃同太君尹千亿醮于德兴之龙阳观,济度孤魂。前数日稍寒,及设醮,二夜三日,有如春。醮毕,元帅贾昌至自行在,传旨:神仙自春及夏,道途匪易。所得食物驲骑,好否。到宣德等处,有司在意馆谷否。招谕在下人户,得来否。朕常念神仙,神仙无忘朕。十二月既望,醮于蔚州三馆。师于龙阳住冬,旦夕常往龙冈,闲步下视。德兴以兵革之后,村落萧条,作诗以写其意云:

昔年林木参天合,今日村坊遍地开。
无限苍生临白刃,几多华屋变青灰。

又云:

豪杰痛吟千万首,古今能有几多人。
研穷物外闲中趣,得脱轮回泉下尘。

甲申之春二月朔,醮于缙山之秋阳观。观在大翮山之阳,山水明秀,松萝煙月,道家之地也。以诗题其概云:

秋阳观后碧巖深,万顷煙霞插翠岑。
一径桃花春水急,弯环流出洞天心。

又云:

群山一带碧嵯峨,上有群仙日夜过。
洞府深沈人不到,时闻巖壁洞仙歌。

燕京行省金紫石抹公、宣差便宜刘公以下诸官,遣使者持疏恳请师住大天长观,许之。既而以驿召,乃度居庸而南。燕京道友来迎于南口神游观。明旦,四远父老士女,以香花导师入京。瞻礼者塞路。初师之西行也,众请还期,师曰:三载归,三载归。至是果如其言。以上七日,入天长观,斋者日千人。望日,会众请赴玉虚观。是月二十五日,喝剌至自行宫传旨:神仙至汉地以清淨道化人,每日与朕诵经祝寿,甚好。教神仙好田地内爱住处住。道与阿里鲜,神仙寿高,善为护持。神仙无忘朕旧言。仲夏,行省金紫石抹公、便宜刘公再三持疏,请师住持大天长观。是月二十有二日,赴其请。空中有数鹤前导,傃西北而去。自师寓玉虚,或就人家斋,常有三五鹤飞鸣其上。北方从来奉道者鲜,至是圣贤欲使人归向,以此显化耳。入会之众,皆稽首拜跪,作道家礼,时俗一变。玉虚井水旧咸苦,甲申、乙酉年,西来道众甚多,水味变甘,亦善缘所致也。季夏望日,宣差相公劄八传旨:自神仙去,朕未尝一日忘神仙,神仙无忘朕。朕所有之地,爱愿处即住,门人恒为朕诵经祝寿则嘉。自师之复来,诸方道侣云集,邪说日寝。京人翕然归慕,若户晓家谕,教门四辟,百倍往昔。乃建八会于天长,曰平等,曰长春,曰灵宝,曰长生,曰明真,曰平安,曰消灾,曰万莲。师既归天长,远方道人,继来求法名者日益众。尝以四颂示之,其一云:

世情无断灭,法界有消磨。
好恶萦心曲,漂沦奈尔何。

其二云:

有物先天贵,无名不自生。
人心常隐伏,法界任纵横。

其三云:

徇物双眸眩,劳生四大穷。
世间浑是假,心上不知空。

其四云:

昨日念无踪,今朝事亦同。
不如齐放下,度日且空空。

每斋毕出,遊故苑琼华之,上。从者六七人,宴坐松阴,或自赋诗,相次属和。间因茶罢,令从者歌《游仙曲》数阕。夕阳在山,澹然忘归。由是行省及宣差劄八相公以北宫园池并其近地数十顷为献,且请为道院。师辞不受。请至于再,始受之。既而又为颁文牓,以禁樵采者。遂安置道侣,日益脩葺。后表青以闻,上可其奏。自尔佳时胜日,师未尝不往来乎其间。寒食日,作春遊诗二首。其一云:

十顷方池间御园,森森松柏罩清煙。
亭台万事都归梦,花柳三春却属仙。
岛外更无清绝地,人间唯有广寒天。
深知造物安排定,乞与官民种福田。

其二云:

清明时节杏花开,万户千门日往来。
岛外茫茫春水阔,松间猎猎暖风回。
遊人共叹斜阳逼,达士犹嗟短景催。
安得大丹冥换骨,化身飞上郁罗台。

乙酉四月,宣抚王公巨川请师致斋于其第。公关右人也,因话咸阳终南竹木之胜,请师看庭竹。师曰:此竹殊秀。兵火而后,盖不可多得也。我昔居于磻溪,茂林修竹,真天下之奇观也。思之如梦,今老矣,归期将至。当分我数十竿,植宝玄之北轩,聊以遮眼。宣抚曰:天下兵革未息,民甚倒悬。主上方尊师重道,赖师真道力,保护生灵,何遽出此言邪,愿垂大慈以救世为念。师以杖叩地,笑而言曰:天命已定,由人乎哉。众莫测其意。夏五月终,师登寿乐山巅,四顾园林,若张翠幄。行者休息其下,不知暑气之甚也。因赋五言律诗云:

地土临边塞,城池压古今。
虽多坏宫阙,尚有好园林。
绿树攒攒密,清风阵阵深。
日遊仙岛上,高视八纮吟。

一日师自琼岛回,陈公秀玉来见。师出示七言律诗云:

苍山突兀倚天孤,翠柏阴森遶殿扶。
万顷煙霞常自有,一川风月等闲无。
乔松挺拔来深涧,异石嵌空出太湖。
尽是长生闲活计,脩真荐福迈京都。

九月初吉,宣抚王公以荧惑犯尾宿,主燕境灾,将请师作醮,问所费几何。师曰:一物失所,犹怀不忍,况阖境乎。比年已来,民苦征役,公私交罄,我当以观中常住物给之。但令京官斋戒,以待行礼足矣,余无所用也。于是约作醮两昼夜。师不惮其老,亲祷于玄坛。醮竟之夕,宣抚喜而贺之曰:荧惑已退数舍,我辈无复忧矣。师之德感,一何速哉。师曰:余有何德,所祷之事,自古有之,但恐不诚耳。古人曰至诚动天地,此之谓也。重九日,远方道众咸集,或以菊为献。师作词一阕,寓声《恨欢迟》云:

一种灵苗体性殊,待秋风冷透根株。散花开百亿,黄金嫩,照天地清虚。九日持来满座隅,坐中观,眼界如如,类长生,久视无凋谢,称作伴闲居。

继而有奉道者,持纸大轴来求亲笔。以《凤栖梧》词书之云:

得好休来休便是,赢取逍遥,免把身心使。多少聪明英烈士,忙忙虚负平生志,造物推移无定止,昨日歌欢,今日愁烦,至今日不知明日事,区区著甚劳神思。

一日或有质是非于其前者,师但漠然不应,以道义释之。复示之以颂曰:

拂拂拂,拂尽心头无一物。无物心头是好人,好人便是神仙佛。

其人闻之,自愧而退。丙戌正月,盘山请师黄箓,醮三昼夜。是日天气晴霁,人心悦怿,寒谷生春。将事之夕,以诗示众云:

诘曲乱山深,山高快客心。
群峰争挺拔,巨壑太萧森。
似有飞仙过,殊无宿鸟吟。
黄冠三日醮,素服万家临。

五月,京师大旱。农不下种,人以为忧。有司移巿,立坛恳祷,前后数旬无应。行省差官疏,请师为祈雨醮,三日两夜。当设醮请圣之夕,云气四合,斯须雨降,自夜半及食时未止。行省委官,奉香火来谢曰:京师久旱,四野欲然。五谷未种,民不聊生。赖我师道力感通上真,以降甘澍。百姓佥曰:神仙雨也。师答曰:相公至诚所感,上圣垂慈,以活生灵,吾何与焉。使者出,复遣使来告曰:雨则既降,奈久旱未霑足何,更得滂沱大作,此旱可解,愿我师慈悲。师曰:无虑,人以至诚感上真,上真必以诚报人,大雨必至。斋未竟,雨势海立。是岁有秋,名公硕儒皆以诗来贺。一日,有吴大卿德明者,以四绝句来上。师复次韵答之,其一云:

燕国蟾公即此州,超凡入圣洞宾俦。
一时鹤驾归蓬岛,万劫仙乡出土丘。

其二云:

我本深山独自居,谁能天下众人誉。
轩辕道士来相访,不解言谈世俗书。

其三云:

莫把闲人作等闲,闲人无欲近仙班。
不于此日开心地,更待何时到宝山。

其四云:

混沌开基得自然,灵明翻小大椿年。
出生入死常无我,跨古腾今自在仙。

又题支仲元画得一、元保、玄素《三仙图》云:

得道真仙世莫穷,三师何代显灵踪。
直教御府相传授,阅向人间类赤松。

又奉道者求颂,以七言绝句示之云:

朝昏忽忽急相催,暗换浮生两鬓丝。
造物戏人俱是梦,是非嚮日又何为。

师自受行省已下众官疏以来,悯天长之圣位殿阁,常住堂宇,皆上颓下圮,至于窗户阶砌,毁撤殆尽。乃命其徒日益修葺,罅漏者补之倾斜者正之,断手于丙戌,皆一新之。又创修寮舍四十余间,不假外缘,皆常住自给也。凡遇夏月令,诸斋舍不张灯,至季秋稍亲之,所以预火备也。十月下宝玄,居方壶。每夕召众师德,以次坐,高谈清论,或通宵不寐。仲冬十有三日夜半,振衣而起,步于中庭。既还坐,以五言律诗示众云:

万象弥天阔,三更坐地劳。
参横西岭下,斗转北辰高。
大势无由遏,长空不可韬。
循环谁主宰,亿劫自坚牢。

丁亥自春及夏,又旱。有司祈祷屡矣,少不获应。京师奉道会众,一日请师为祈雨醮。既而消灾等会,亦请作醮。师徐谓曰:我方留意醮事,公等亦建此议,所谓好事,不约而同也。公等两家,但当慇懃。遂约以五月一日为祈雨醮,初三日为贺雨醮。三日中有雨,是名瑞应雨。过三日虽得,非醮家雨也。或曰:天意未易度。师对众出是语,万一失期,能无招小人之訾邪。师曰:非尔所知也。及醮竟日,雨乃作。翌日,盈尺。越三日,四天廓清以终。谢雨,醮事果如其言。时暑气烦燠,元帅张资胤者,请师遊西山,再四过勤,师赴之。习日斋罢,雨后遊东山庵。师与客坐于林间,日夕将还,以绝句示众云:

西山爽气清,过雨白云轻。
有客林间坐,无心道自成。

既还,元帅第,楼居数日,来听道话者,竟夕不寐。又应大谷庵请,次日清梦庵请。其夕大雨自北来,雷电怒合,东西震耀。师曰:此道之用也。得道之人,威光烜赫,无乎不在,雷电莫能匹也。夜深客散,师偃息草堂。须臾风雨骇至,怒霆一震,窗户几裂,少焉收声,人皆异之。或曰:霹雳当游至,何一举而息邪。有应者曰:无乃,至人在兹,雷师为之霁威乎。既还,五月二十有五日,道人王志明至自秦州,传旨改北宫仙岛为万安宫,天长观为长春宫,语天下出家善人皆隶焉。且赐以金虎牌,道家事一仰神仙处置。小暑后,大雨屡至,暑气愈炽。以七言诗示众云:

溽暑熏天万里遥,洪波拍海大川潮。
百姓共忻生有望,三军不待令方调。
寔由道化行无外,暗赐丰年助圣朝。

自琼岛为道院,樵薪捕鱼者绝迹。数年,园池中禽鱼蕃育,岁时遊人往来不绝。斋余,师乘马日凡一往。六月二十有一日,因疾不出,浴于宫之东溪。二十有三日,人报巳午间,雷雨大作,太液池之南岸崩裂,水入东湖,声闻数十里,鼋鼍鱼鳖尽去,池遂枯涸。北口山亦摧。师闻之初无言,良久笑曰:山摧池枯,吾将与之俱乎。七月四日,师谓门人曰:

昔丹阳尝授记于余云,吾没之后,教门当大兴,四方往往化为道乡。公正当其时也。道院皆敕赐名额,又当住持大宫观,仍有使者佩符乘传,勾当教门事。此时乃公功成名遂,归休之时也。丹阳之言,一一皆验,若念符契。况教门中勾当人,内外悉具,吾归无遗恨矣。

师既示疾于宝玄,一日数如偃中,门弟子止之。师曰:吾不欲劳人,汝等犹有分别在,且偃寝奚异哉。七月七日门人复请曰:每日斋会,善人甚众,愿垂大慈,还堂上以慰瞻礼。师曰:我九日上堂去也。是日午后,留颂云:

生死朝昏事一般,幻泡出没水长闲。
微光见处跳乌兔,玄量开时纳海山。
挥斥八纮如咫尺,吹嘘万有似机关。
狂辞落笔成尘垢,寄在时人妄听间。

遂登葆光堂归真焉。异香满室,门人捻香拜别。众欲哭,临侍者张志素、武志摅等遽止众曰:真人适有遗语,令门人宋道安提举教门事,尹志平副之,张志松又其次,王志明依旧勾当,宋德方、李志常等同议教门事。遂复举似《遗世颂》毕,提举宋道安等再拜而受。黎明,具麻服,行丧礼,奔走赴丧者万计。宣差刘仲禄闻之愕然叹曰:真人朝见以来,君臣道合。离阙之后,上意眷慕,未尝少忘。今师既升去,速当奏闻。首七之后,四方道俗,远来赴丧,哀恸如丧考妣,于是求训法名者日益多。一日提举宋公谓志常曰:今月上七日,公暨我同受师旨,法名等事,尔其代书,止用吾手字,印此事已行,姑沿袭之。继而清和大师尹公至自德兴,行祀事。既终七,提举宋公谓清和曰:吾老矣,不能维持教门,君可代我领之也。让至于再,清和受其讬,远迩奉道。会中善众,不减往昔。戊子春三月朔,清和建议为师构堂于白云观。或曰:工力浩大,粮储鲜少,恐难成功。清和曰:凡事要人前思,夫众可与乐成,不可与虑始。但事不思已,教门竭力,何为而不办。况先师遗德在人,四方孰不瞻仰。可不劳行化,自有人赞助此缘,公等勿疑。更或不然,常住之物,费用静尽,各操一瓢,乃所愿也。宣差便宜刘公闻而喜之,力赞其事,遂举鞠志圆等董其役。自四月上丁,除地建址。历戊、己、庚,俄有平阳、太原、坚、代、蔚、应等群道人二百余,赍粮助力,肯构是堂,四旬告成。其间同结兹缘者,不能备纪。议者以为,缔构之勤,虽由人力,亦圣贤阴有以扶持也。期以七月九日,大葬仙师。六月间,霖雨不止,皆虑有妨葬事。既七月初吉,遽报晴霁,人心翕然和悦。前一日,将事之初,乃炷香设席,以严其祀。及启柩,师容色俨然如生。远近王官、士庶、僧尼、善众,观者凡三日,日万人,皆以手加额,叹其神异焉。继而喧播四方,倾心归嚮,来奉香火者,不可胜计。本宫建奉安道场三昼夜,预告斋旬日。八日辰时,玄鹤自西南来,寻有白鹤继至,人皆仰而异之。九日子时后,设灵宝清醮三百六十分位,醮礼终,藏仙蜕于堂,异香芬馥,移时不散。临午致斋,黄冠羽服,与坐者数千人。奉道之众,又复万余。既宁神,翌日大雨复降,人皆叹曰:天道人事,上下和应。了此一大事,非我师道德纯备,通于天地,达于神明,畴克如是乎,谅非人力所能致也。权省宣抚王公巨川,咸阳巨族也,素慕玄风,近岁又与父师相会于燕,雅怀昭映,道同气合,尊仰之诚,更甚畴昔,故会兹葬事,自为主盟。京城内外,屯以甲兵,备其不虞。罢散之日,略无惊扰。于是亲榜其堂曰:处顺,其观曰:白云焉。师为文,未始起稿,临纸肆笔而成。后复有求者,或辄自增损,故两存之。尝夜话谓门弟子曰:古之得道人,见于书传者,略而不博,失其传者可胜言哉。余屡对汝众,举近世得道之士,皆耳目所亲接者,其行事甚详,其谈道甚明。暇日当集全真大传,以贻后人。师既没,虽尝口传其概,而后之学者,尚未见其成书,惜哉。

© Copy right qiuchuji.org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