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住庵者,清虛冷澹,瀟灑寂寥,見性為體,養命為用,柔弱為常,謙和為德,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。在眾者常存低下,處靜者勿起塵情。
|
所有塵勞,量力運用,不可過度。每一衣一食,不過而用之。每計庵糧,不可積剩。治身衣物,不可貪求。或常住之物有餘者,濟贍往來經過貧寒之士,或於他處行緣,或以備齋設會,十二時中不著於假,常要明真。掃除塵垢,刷釜汲水,擔薪炊膳。除己私意,勿起嗔心。各處一室,澄心辨道。各分局次,當占一科。或以互換,調煉真性。不得執著為用,亦不得(遞)相是非。
|
謹要降心,削除人我,泯於聲色,離形去智,湛然無欲。見三教門人,須當平待,不得怠慢心。
|
凡有遊歷之士,旦過三日。是高明者,舉進住坐。無志氣者,他處遊行。
|
次驗腳色,分據詳察。緣由若不分明,其間恐有隱匿詐偽之人。
|
不穩便,更防一等道人。愚徒之輩,奸詐之人,一言相惑,點污徒眾,
|
破除庵舍,常談誹謗,便合遣出。若有投庵出家者,不得擅便引進。先觀道氣,次看悟道。或祖上家風善惡,及自己德行淺深。高明者攜之,愚蠢者抑之。或於庵中幹辦等事,先問庵主。次與合堂道眾評論,出家無論早晚,不擇老幼。但泄理明心者,堪為上人也。凡有化道不得,詐託師家名目,亦不得。私心指托庵舍,取要檀越特物自己用度,便是私瞞。常住上天鑒察,必無輕譴。故茲榜示,各宜知悉。
|